信聖神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曾慶導神父

基督徒都知道聖經裡用鴿子來形容天主聖神。我們也知道,要明白此天主聖三的第三位可不容易。有一次我聽到一位上了年紀的日本人(他剛領洗做基督徒)被問到對天主聖三的看法時說:「可敬的聖父,非常好!可敬的聖子,非常好!可敬的鴿子,非常難!」難怪教會重要的尼采亞大公會議(325A.D.)釐定耶穌基督的信理著墨很多,但對聖神的理解則不甚了了,只用了若干的,很教條式的一句:「我們相信聖神!」我們每主日彌撒的信經裡關於聖神的信仰表達,是五十多年後君士坦丁大公會議(381 A.D.)的成果。

最近好些年來,好像自己與聖神的關係比前密切了。言簡意駭的文言「伏求聖神降臨誦」是我喜愛的祈禱文,而每次求聖神後都感受到聖神的答覆。我求聖神在迷惑時給予指點和明悟,情緒消沉時給予安慰和鼓勵,可說「屢試不爽」。天主對剛即位的撒羅滿王的話很有意思:「你沒有為你求富貴,卻單單為你自己求智慧,為能辯明正義。我必照你的話作、賞賜你一顆聰明智慧的心…」(列上三、11)這也應是我們每人祈求的目標。在眾說紛紜的亂世裡,我們特別需要真理之神的指引,以分辨是非,免陷於錯謬之中。

我相信聖神的運作,常是一個潛移默化的推動。聖經裡厄里亞先知與天主交遇的描述可作為這種運作的代表。萬軍的上主不在裂風碎石的暴風中,不在地震中,也不在烈火中,但卻在輕微細弱的風中(列上十九、11)「輕微細弱的風中」表示我們平常人平常的生活環境,每天忙碌工作,工餘忙家務,之後有一點娛樂消遣,又過了一天。但就是這些,「不起眼」的平常生活,卻是我們和天主聖神相遇的舞台。在這裡我們辛勞付出,修身培德,甚至成聖成賢。正是這些活動的「持久性,每天性,平常性」使人不能不信服聖神在此中的臨在。試想想,若沒有聖神的暗中推動,一個媽媽如何能夜以繼日地看顧她初生的或生病的小孩?一個家庭主婦如何能日復一日地煮出可口營養又經濟的三餐?一個父親如何能頂著上司或同事的壓力而辛苦賺錢來養家?每人每天都有「本份」要做。能日復一日,十數年甚至數十年如一日地去「盡責」,不是聖神給予力量的明證嗎?絕大部分這樣的「責任」都沒有頭條新聞的價值,卻是做人「生活」的必須,要活就得這樣做。但為基督徒來說,信仰使他們體驗到在這些無奈平凡生命中聖神的推動和它的意義 ─ 因為基督自己也曾生活過這平常人的喜怒哀樂。

在每天平常生活中可能體驗到聖神的臨在,是不少正統靈修家們一貫的經驗和教導,我們不一定,甚至完全不需在神魂超拔時,神視時,搖頭時,或其他異常的狀況下才有聖神的臨在。假秘修(False mysticism)常在教會歷史上出現。如十六世紀聖女大德蘭改革修會之前就很流行。那時修會紀律很鬆懈,靈修很低落,但人們卻非常崇尚那些聲稱得到特別啟示,神視的人。有些人很希望能得到這些「聖神」的禮物,也有些根本就偽裝神視以吸引注意,這表示不必努力修德而獲得顯赫的聖德。這樣的假秘修也排斥,一切宗教的制度和架構,認為這些是人與天主奧秘共融的障礙。假秘修曾給教會造成不少的損害。

記得一個笑話,某地一個人到外宣稱有神視並獲得特別的神恩,主教派人去調查。調查員見到這人時,故意詢問說:「聽說這裡有人常有特別的神視和神恩,不知此人在那裡?」這個人立即大喇勒勒地說:「就是我!就是我!」調查員掉頭就走,回報主教說:「此人所說獲得神恩一事一定不確,因真正獲神恩的人都是很謙虛,很不願意在不熟悉的人前提自己有神視神恩的事。而這個人剛好相反!」

辨別聖神的臨在常是一重要的課題,聖保祿已經注意到這問題,而他在二千年前說的今天還是一樣適用。聖神雖看不到摸不著,但祂到處留芳。祂的「果實」是有目共睹的:仁愛,喜樂,平安,忍耐,良善,溫和,忠信,柔和,節制(5:22)  相反,若我們看到仇恨,鬥爭,嫉妒,忿怒,爭吵,不睦,分黨…我們可以肯定聖神不與此人或團體同在,卻一定是「惡神」(Evil Spirit)在支配此人或團體。

我們要時時反省,看我們是與聖神為友,抑或是與惡神為友。

[Back to Issue186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