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矛盾論 顧光中神父 讀到一份調查報告,在過去八年裡,五個基督教會有963位牧師離開了他們的牧師職位,原因是起於教會同工,以及信徒間的緊張關係,或者是他們有更好的工作機會。(愛聲報Feb 15, 2004) 讀了以後,我的感觸很深。天主教神父是否也有同樣的問題呢?就第一個原因來說,說真的,應該是有的,但是緊張的程度不同。有一次,我進了某一個辦公室,親耳聽到神父正在和他的同工大聲爭論。那位同工見到我便說:「他總是不接受我的意見。」但其次的原因,可以說是沒有。神父的還俗通常不是為了有更好的工作,而是有其他的原因。天主教神父過的是獻身生活,守貞是一種標誌。即使這位神父敗落到不像神父的神父,卻從沒聽說會為了更好的職位而離開神職的。 我年輕時見到的神父,除了行聖事,講道以外,成天見他們手捧日課經,即使和教友開會研究教務,也是單線的,教友都是聽從神父的。梵二後,教友主動地擔任傳教使命,神父與同工之間的關係變成雙線的。神父和同工共同研究、商討教務,意見自然多了起來。有時意見相左,發生在同工之間,也會發生在同工與神父之間的。如果遇到固執的同工或神父,自然就會引發出緊張的關係。在這種情況之下,聖經的教導更顯重要。耶穌說:「你們要彼此相愛,如同我愛了你們一樣,你們也要彼此相愛。如果你們之間彼此相愛,世人因此可以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。」(若十三;34-35) 耶穌要求他的門徒要以他的捨己愛人為模範,以愛天主為動機。耶穌曾經教導過門徒們:「誰若願意跟隨我,該棄絕自己,背著自己的十字架,跟隨我。」(谷八;34) 當然,這也包括棄絕私意。 我初到美國時,就曾耳聞“某位神父貪錢”、“某位神父貪名譽”、“某位神父不要普通汽車,要高檔汽車”,神父是否被教友們尊重愛戴或輕視,常常出於教友們的主觀標準或偏見。曾有位老太太對我說:「那天我同某神父正談話時,走上來一位年輕女教友,對神父說了一句話,挽了神父的手臂就走了。從此我再也不去那座聖堂了。」她是生神父的氣。我不清楚那位神父是否受誤解,但是神父既是獻身的人,必須在天主面前反省自己的行為。然而聖經上聖雅各伯的教訓似乎是對善於批評的信徒說的:「誰若在言語上不犯過失,他便是完人。」 我們的主教Bishop McGrath對神父們講過這麼一個故事:有一次,主教在飯館裡,一位女士上前來問:「你是不是三藩市的主教?」主教回答說:「是。」那位女士當著眾人面前向主教臉上吐了一口唾沫,說:「你把我們的聖堂關掉了。」然後昂首闊步地走出了飯館。主教對我們說:「那時我只是副主教,關聖堂並不是我的決定。」神職人員面臨各式各樣的人物,遇到這種不合理的情況時,也只有忍下來。 共產黨就常常利用神父的錯誤來挑撥離間。張憲斌神父從監獄裡出來後,告訴我這麼一回事:在一次審訊中,審訊員要張神父愛國,反對帝國主義份子,張神父否認自己不愛國。審訊員問:「你的父親是管理教堂的嗎?」他回答說:「是。」「有一次,你父親中午敲洋神父的門,洋神父正在睡午覺,被吵醒,開了門,打了你父親一記耳光,有沒有這回事?」張神父說:「有。」「那麼你應當反對帝國主義份子。」張神父回答說:「那位洋神父後來向我父親道歉賠罪,你知道嗎?」這件事百分之百是神父的錯,共產黨就利用神父的一時錯誤,當作政治籌碼,來挑撥中國神父與外國神父之間的關係。張神父對我說:「共產黨真厲害,父親幾十年前的事他們都知道。」人人都會犯錯誤,神父也不例外。人與人之間意見與觀念不合,更是理所當然。如果大家都只想據理力爭,互不相讓,將無法得到好的結果。聖經上勸我們:「寬赦七十個七次。」「你們用什麼尺度量給人,也要用什麼尺度量給你們。」「為什麼你只看見你兄弟眼中的木屑,而對自己眼中的大樑竟不理會呢?」「你們向我學習吧!我是良善心謙的。」多讀讀耶穌的聖訓,可以消除自己一肚子的怨氣。 在教會內我們聚在一起,主要的目的是在跟隨耶穌,不是跟隨某一個人。即使某人值得我欽佩,也只能通過他來更接近耶穌。神父每三年或六年的調動,也正是要避免神父和教友之間的互動太密切,而誤導教友接近神父而非天主。教友在教會中熱心於服務的工作,固然很好,但如果對耶穌建立的聖事不盡重視,那就失去了和主耶穌建立親密關係的意義了。極大多數的教友對神職人員都是十分尊敬的,特別是年長者。神父如果自己本身渴望別人的尊重,那正是道道地地的現代法利塞人。教會團體越大,事情越多,問題也越多,俗語說:「一人難稱百人心。」更由於教友的理念、渴望、追求的目標各不相同,衝突和磨擦的發生是必然的事情。 在我短短的牧靈期間,就發生了幾件意想不到的事情。我們的團體制度是自訂的,有些組織的定位不是十分清楚,不像堂區遵守教區統一的規定行事。曾有人不滿團體的制度而告到主教那裡,主教特別派了兩位修女來瞭解情況。主教特派的兩位修女與我們開會討論結果指示,CCD兒童教理班多年來不在神父的指導監督下獨立作業,現應由顧神父全權負責。從此教理班負責人常與神父聯繫。至今多年,關係運作皆非常好。 我曾收到一封信,洋洋灑灑幾大張。信中指責我壓制某某教友,生怕此位教友的影響力超過神父…,甚至說神父忌妒。事後那位教友體認到寫信是出於一時的激動,至今我們彼此之間絲毫沒有成見存在,共同服務於團體。 我自忖自己算是個有涵養的人。然而,當一天做了三台彌撒,身心感到十分疲勞,遇到教友無理的責難,對這種“挑戰”便會失去耐心。有時忍不住便大聲起來,與教友針鋒相對,由此可證,我是一個“人”而已,是不完美的。 神父對天主教信仰及教會的教導越認真,和某些教友就越會發生衝突及矛盾。譬如梵二大公會議文獻說:「如明知天主藉耶穌基督所創立的天主公教為得救的必經之路,而不願加入,或不願在教會內堅持到底,便不能得救。」「雖已參加教會卻不堅守愛德,身在教內而心在教外的人,仍舊不能得救。」(24頁)那麼某些教友鼓勵天主教友去參加其他教會,就是一個嚴重的問題了。神父豈能視若無睹? 現在普及閱讀聖經是件好事,聖熱路尼莫有句名言:“不讀聖經便不認識耶穌”。當熟讀聖經,承認天主教會的創始人是耶穌。有人就會認為真理的柱石和基礎就只有聖經,而非教會。然而聖保祿宗徒說:「真理的柱石基礎是永生天主的教會。」(弟前三;15) 為什麼大陸教友不願意脫離教宗,不參加愛國教會的共融?就是因為秉承了這個理念─“永生天主的教會”。 教會是神聖的,但教會也是人的團體。只要有人的地方,就有不同的意見,就會產生問題,問題會造成磨擦與矛盾。為化解人際關係的緊張,耶穌早有訓導:「你們只愛那愛你們的人,你們還有什麼賞報呢?稅吏不是也這樣做嗎?你們只問候你們的兄弟,你們做了什麼特別的呢?外邦人不是也這樣做嗎?所以你們應當是成全的,如何你們的父是成全的一樣。」宣講福音容易,但實踐福音,卻不是件容易的事。唯有天主能給我們力量,幫助我們實踐福音,也唯有在不斷的祈禱中,我們才可以獲得這由天主而來的力量。 <
回總年份目錄
Year Menu> |